历史有时候不能细究,细究起来处处漏洞,让人忍俊不禁。比如司马光砸缸,好事者一本正经地研究,那个被救出来的小孩到底是谁?历史为何没记载?
于是衍生出很多版本,有人煞有其事地考证出,说那小孩叫上官尚光,还给他编造了一堆事迹。为了“弘扬文化”,某些地方官不惜推波助澜,再造几个纪念物,搞点似是而非的文字,于是越弄越像真的,其实谁都清楚目的何在。
就在我们都被糊弄了,满以为司马光砸缸是真实的历史时,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,在一次访谈节目中,公开质疑司马光砸缸的历史真实性。
马未都不纠缠于历史细节,他有他的专业特长——古文物专家。马先生就问了一个问题,满座鸦雀无声:宋代有缸吗?
他说,缸这种烧制工艺其实很复杂,不像瓮。瓮是收口的,缸是敞口的,二者在烧制过程中的应力不同,缸很容易炸裂。缸的烧制工艺直到元代才有,那种大尺寸的缸体烧制工艺,直到明末才有。
所以,可以肯定地说,北宋根本没有缸,更不可能有大型的缸,只有瓮。
那么有没有可能是“司马光砸瓮”呢?马先生又说,古代的瓮尺寸都不会太大,七十公分就算体量巨大的瓮了,口径一般不超过五十公分。
这种尺寸的瓮,即使小孩也很难掉进去,除非他故意往里躲。即便不小心掉进去,对七八岁的孩子来说,不构成危险,自己就能爬出来。
所以马先生说,从证据学角度,司马光砸缸值得商榷!你还想知道,司马光被救的小孩是谁了吗?